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公众对专家有哪些期许!

“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公众对专家有哪些期许

时间:2025-07-09 08:07:56 来源:朗目疏眉网 作者:探索 阅读:335次

过去一段时间,建议“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专家众对专话题受到网络热议。在我看来,别建目下,议公有期反感某些专家建议和支持某些专家建议的建议情形都存在着。无论是专家众对专十年前还是更早前,也大体如此。别建作为一个颇为古老的议公有期互联网用词,“砖家”一词不是建议今天才造出来的,而“良心专家”的专家众对专说法也早已有之。

类似“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别建声音,以往也有,议公有期但某些“专家建议”让人厌烦,建议这种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专家众对专讨厌专家建议的别建人似乎变多了。这种社会观感上的变化值得深思。

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真的让人看完血压升高。如果某些专家的建议不实事求是,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假若专家明知道应该怎么说,然而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却昧着良心反着说,这也会让网友觉得他们和自己不是一个“战壕”里的,因而产生排斥心理。进一步而言,“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背后,是公众对一些专家产生的信任危机。

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信口开河”,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真知灼见,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

在“信息爆炸”之前,人们对新知的掌握有限,特别重视甚至依赖于专家的讲授。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乃至进入“全民直播”时代之后,普通人也能够声音洪亮,形成具有一定“强势”的声音场。李诞、李雪琴等一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在脱口秀界玩得风生水起,一些民间短视频号以能说、善说、启迪人生著称,让人见识到“非专家”的魅力,也对“专家建议”提出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废话连篇、错漏不断的专家发言,当然不受待见。而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断不会如此,有一次我采访一位反腐专家,由于临时定题,“做功课”的时间极短,这位反腐专家电话中听我提问完,就直批“问的是外行话”。而另一位被我“堵”在厕所的专家,在看到我通过邮箱正式发过去的采访提纲后,一下子有了兴趣,从简谈变成了详谈。他们对发言精准程度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多数不会超出研究领域发言,这就使得他们的发言具有真正的专业价值。

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公众“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其实也是希望专家好好说话,从事实出发,尊重科学,以自己独有的观点资源,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疑难杂症。

伍里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30日 08 版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金融街论坛成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信息窗口
  • 募资12亿!新建电商研发大楼!国货之光红豆股份进军大上海
  • 40万手封死!老牌家居龙头易主一字涨停,回应来了!涉及阿里入局,380亿负债化解
  • 美联储“变脸”在即?做空美元成热门交易 正向下逼近100关口
  • 11月LPR按兵不动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 1月17日听华安基金周泓灏、中欧基金代云锋等大咖说:黄金投资分析框架 新年消费板块复苏新机会
  • 关联采购占比约40% 三友新材冲刺新三板
  • 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更换核数师
推荐内容
  • 湖北银行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大林被开除党籍
  • ReLive完成再生医学跨境并购及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A轮融资
  • 格隆汇:电积镍产能投放 沪镍延续下跌趋势
  • 大股东质押或遭强平!“支付第一股”拉卡拉市值蒸发200亿,联想也在减持
  • 上市银行高管增持自家股票为哪般
  • 大摩:关注全球“三大关键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