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再创新高 欧元区通胀何时见顶?!

再创新高 欧元区通胀何时见顶?

时间:2025-07-09 13:46:01 来源:朗目疏眉网 作者:综合 阅读:809次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王姝睿)区通胀数据又刷新了市场的再创胀何认知上限,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新高欧洲央行要把通胀推回到目标水平似乎还有很长的欧元路要走。

数据显示,区通欧元区10月CPI年率初值10.7%,再创胀何再创历史新高,新高预期10.2%,欧元前值9.9%;10月CPI月率录得1.5%,区通为2022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再创胀何欧元区10月核心CPI月率初值0.7%,新高前值0.9%;10月核心CPI年率初值6.4%,欧元预期6%,区通前值6%。再创胀何

图为欧元区通胀率。新高

能源价格继续推动欧元区通胀,欧元食品和进口工业品价格也大幅提升。政策制定者也担心,除去食品和燃料价格的基本价格增长继续加速,表明价格压力不断扩大,高通胀根深蒂固的风险增加。

欧元区其他国家10月的CPI数据也非常“火爆”,德国10月CPI年率初值10.4%,预期10.1%,前值10%;意大利10月CPI年率初值11.9%,预期9.6%,前值8.9%;法国10月CPI年率初值6.2%,预期5.7%,前值5.6%。潘森宏观经济高级欧洲经济学家Melanie Debono表示,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通胀的上升,否定了欧元区通胀已见顶的假设。

图为一名男子在德国柏林的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荷兰国际集团全球宏观经济主管Carsten Brzesk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通胀正在德国经济中蔓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不仅是食品、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有服装、休闲和跟团游的价格上涨。德国通胀的峰值可能会在明年初到来,但要等到明年春天,通胀才会再次降至个位数。近期天然气批发价格的下跌几乎不会影响短期通胀前景,可能只会在2023年晚些时候带来缓解。

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Marco Wagner也认为,德国10月通货膨胀率升至10.4%,目前还看不到缓解的迹象。他强调了核心通胀率的上升,核心通胀的强劲上升不是由于个别商品或某组商品,而是价格在全面上涨。德商银行预计,未来几个月德国通胀率可能保持在两位数。这是因为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根本没有完全影响到私人家庭,而且许多公司还没有完全将更高的能源成本转嫁给客户。

Intesa Sanpaolo的Luca Mezzomo表示,“能源危机对家庭的最严重影响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出现,届时天然气需求会出现季节性增长。”

欧元区正面临强大且范围广泛的物价压力,何时通胀能够见顶?机构预计,能源和食品通胀明年将有所回落,但现阶段来看,高通胀还会持续几个月。

牛津经济研究院认为,欧元区的通胀压力尚未减弱,第四季度欧元区通胀将维持在高位。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Paolo Grignani表示,“尽管过去几周欧洲异常温暖的天气给能源价格带来了一些下行压力,但我们预计核心通胀和食品通胀都将进一步上升。”

凯投宏观高级欧洲经济学家Allen Reynolds则警告称,尽管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回落,明年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应该会下降,但核心通胀率可能在未来几年保持在令人不安的高位。

分析人士预计,在即将到来的冬季,欧洲央行将更积极地调整政策。

高生活成本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给经济带来的风险正日益增加,欧洲央行在最新会议上传达的信号是:通胀不再是唯一焦点。巴克莱利率策略师团队表示,欧洲央行决策已不再仅聚焦通胀这个变量。分析师称,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提到,对政策利率未来走势尤为关键的三个因素分别是通胀前景、经济衰退风险的程度、迄今已完成的紧缩力度对实体经济的滞后传导。

而在当前的通胀环境下,加息是必不可少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年率初值2.1%,GDP季率初值0.2%。欧洲央行在过去三个月已经累计加息200个基点,德商银行认为,目前的经济数据支持欧洲央行再次大幅加息,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欧洲央行可能因为经济衰退而放缓加息步伐,但欧元区通胀可能还没有达到峰值,这增加了欧洲央行进一步大幅提高关键利率的压力。

编辑:王晓伟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一企、一照、一码”,上海320余万市场主体有了身份码
  • 杰富瑞:维持推特持有评级,目标价40美元
  • 银保监会: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服务 支持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 逾33亿再买石英岩矿,福莱特跑马圈地背后
  • 午评:指数集体拉升沪指涨0.7% 物流板块表现活跃
  • 福建提出12条举措 鼓励高校毕业生留闽来闽就业创业
  • iPhone和Mac推动苹果6月季度业绩与华尔街预测一致
  • 身为资产定价之锚 美国国债为何总是频繁波动?
推荐内容
  • 寿险业转型释放积极信号 业界看好保障和长期储蓄空间
  • 年轻人开始“杀死”初代新消费
  • 中信建投期货【玉米周报】:玉米市场或在起变化
  • 上海浦东新增社会面感染者为和颐酒店员工,住客作为密接均已隔离
  • 北京房山区一饭店违反防疫政策私自承接婚宴,被多部门立案查处
  • 国家能源集团:又一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具备接卸能力